一、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
合同签订细节:双方何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?
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概况(工程名称、地点、内容等)是什么?
合同工期如何约定,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分别是哪天?
合同义务约定:合同中对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,尤其是发包方的付款义务、提供施工条件的义务(如场地、图纸、水电等),以及承包方的施工义务、质量标准等,是否有明确具体的约定?
合同变更情况:在合同履行过程中,是否有签订补充协议对原合同进行变更?若有,补充协议的内容是什么?变更的原因是什么?
二、窝工、停工的具体情况
窝工、停工原因:导致窝工、停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?
是发包方原因(如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、未及时提供施工场地或图纸、未办理相关手续等)、承包方原因(如施工组织不力、人员或设备不足、质量不达标导致整改等),还是不可抗力、政策变化等其他原因?
时间节点:窝工、停工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?期间是否有间断?累计窝工、停工的时长是多少?
涉及范围:窝工、停工涉及的工程范围是全部工程还是部分工程?涉及的施工人员数量、施工设备种类及数量分别是多少?
三、损失计算依据
损失项目及金额:承包方主张的窝工、停工损失具体包括哪些项目?各项目的金额是如何计算的?例如,人员工资损失,是按实际停工天数乘以人员数量及日工资标准计算吗?日工资标准的依据是什么?是否有工资发放记录、考勤记录等证据?施工设备闲置损失,是按设备租赁单价乘以闲置天数计算吗?设备租赁单价是否有合同约定或市场参考标准?是否有设备租赁合同、设备进出场记录等证据?
损失合理性:发包方对承包方主张的损失项目及金额是否认可?若不认可,理由是什么?是否有相关证据支持?例如,是否认为人员数量或设备数量虚高,或者计算标准不合理等。
损失关联性:承包方如何证明窝工、停工损失与本次事件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?是否有监理单位或发包方签署的窝工、停工签证单等证据?
四、各方责任划分
发包方责任:发包方在本次窝工、停工事件中是否存在过错?若存在,过错程度如何?例如,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施工条件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?是否对窝工、停工的发生及损失的扩大负有主要责任?
承包方责任:承包方在事件中是否存在过错?例如,是否未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损失?若存在,其过错对损失的产生或扩大起到了多大的作用?